close
內容來自英文基礎學習 英文自學方法YAHOO新聞
流行音樂衰退 產學教育分歧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綜合報導】「教育不是培養『天才』,而是『人才』!」台師大亞洲流行音樂辦公室執行長李和莆認為,台灣流行音樂光景不再,就是因為流行音樂人才流失後,缺乏教育的根,無法讓更多人接觸流行音樂教育。但果核音樂總經理鍾興民認為,投入流行音樂的人才需要天分,與其投入教育創造人才,不如將資源拿來扶植音樂人開創市場,否則將看到一堆音樂人才失業。台師大亞洲流行音樂辦公室日前公布一項國內年輕人在「流行歌曲偏好與行為」的調查,發現目前年輕人買唱片的頻率逐漸降低,甚至直言台灣流行音樂市場的未來光景只剩3年,主因是國內音樂人才逐漸流失,陸續出走,其創作能量銳減,更缺乏產學合作機制。文化部即將投入後製技術人員的產學合作認證,也希望建置一套職能基準與認證制度,未來更可能計畫全面推動流行音樂產學合作教育。【教育不如扶植現有音樂人】「技術認證目前還不適合在國內進行,因為就算有技術認證,國內流行音樂也已『玩到底』了。」果核音樂總經理鍾興民表示,演藝圈本來就不是有認證或學歷就能工作的,因為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早已萎縮到不能生存的地步,若要在流行音樂上做教育的工作,根本是放棄國內音樂人過去所做的努力,與其分類培植各種音樂人的技術能力,倒不如扶植音樂人進行市場整合。「玩音樂或技術的人需要『天份』,國內市場不比從前,一年之內可以誕生多少『阿妹、周杰倫』的音樂天才,『連手指頭都數不出來』!」鍾興民認為,不管是政府、業界或學界都應思考,為什麼許多唱作兼具的音樂人,沒辦法成功?而台灣演藝事業欠缺專業的「藝人經紀制度」,能培養出唱作兼具,又具市場可看性的音樂天才,機會渺茫,若全力培植教育,演藝人員的失業現象會更嚴重。【創作失去多元融合的機會】「如果以商業來思考,教育當然為時已晚,但不進行,台灣音樂也會失去多元化的可能。」華納唱片製作人王美蓮認為,設立教育或認證制度有好有壞,但若沒有這些制度,反而會阻止想學音樂的下一代,了解到更多國外流行音樂的文化;教育不但能引進不同的流行音樂潮流,且獨立創作的音樂人也能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創作空間也將會更有能量,進行多元化的融合。【音樂人真正的需要】「音樂人真正需要的是舞台!」王美蓮說,對音樂有熱忱的年輕人一直以來只能藉由比賽或音樂祭,讓自己展露頭角,因為國內表演舞台不只缺乏,還有南北落差的問題。甚至輔導音樂人前往國際舞台的政策,長期以來只有少數幾個具有「企劃能力」的樂團受惠,因此,不管產學合作的教育制度能否推動成功,教育做得再好,認證做足了準備,仍是於事無補。【教育旨在培養人才】「教育不是培養『天才』,而是『人才』,現在不做,以後絕對會後悔,台灣音樂很豐富但就是沒有『根』!」台師大亞洲流行音樂辦公室執行長李和莆認為,流行音樂產業幕前、幕後的人才長期以來都是「師徒制」下的產物,文化部將推動的音樂技能認證制度或是教育界要推動的流行音樂產學課程,目的都是為了「傳承」。李和莆說,音樂人害怕失去市場優勢、舞台與補助,就更應該投入人才開發,從中尋找契機,「因為各行各業都有天才,但不見得有人才,」投入演藝事業不是每個人都能當明星,但各司其職下,反而可讓產業人才更具規模性。李和莆認為,台灣音樂人之所以缺乏舞台,就是沒有一套職業技能標準,來承認舞台技術的行業,師徒制的結果,就是舞台音響公司自成一體,分散成細小的公司,當然在做舞台音響工程時,就會產生人才不足與專業度受質疑的情形,因此,不論是音樂教育或技術認證等制度,都是在扎根台灣音樂產業。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流行音樂衰退-產學教育分歧-085734632.html
流行音樂衰退 產學教育分歧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綜合報導】「教育不是培養『天才』,而是『人才』!」台師大亞洲流行音樂辦公室執行長李和莆認為,台灣流行音樂光景不再,就是因為流行音樂人才流失後,缺乏教育的根,無法讓更多人接觸流行音樂教育。但果核音樂總經理鍾興民認為,投入流行音樂的人才需要天分,與其投入教育創造人才,不如將資源拿來扶植音樂人開創市場,否則將看到一堆音樂人才失業。台師大亞洲流行音樂辦公室日前公布一項國內年輕人在「流行歌曲偏好與行為」的調查,發現目前年輕人買唱片的頻率逐漸降低,甚至直言台灣流行音樂市場的未來光景只剩3年,主因是國內音樂人才逐漸流失,陸續出走,其創作能量銳減,更缺乏產學合作機制。文化部即將投入後製技術人員的產學合作認證,也希望建置一套職能基準與認證制度,未來更可能計畫全面推動流行音樂產學合作教育。【教育不如扶植現有音樂人】「技術認證目前還不適合在國內進行,因為就算有技術認證,國內流行音樂也已『玩到底』了。」果核音樂總經理鍾興民表示,演藝圈本來就不是有認證或學歷就能工作的,因為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早已萎縮到不能生存的地步,若要在流行音樂上做教育的工作,根本是放棄國內音樂人過去所做的努力,與其分類培植各種音樂人的技術能力,倒不如扶植音樂人進行市場整合。「玩音樂或技術的人需要『天份』,國內市場不比從前,一年之內可以誕生多少『阿妹、周杰倫』的音樂天才,『連手指頭都數不出來』!」鍾興民認為,不管是政府、業界或學界都應思考,為什麼許多唱作兼具的音樂人,沒辦法成功?而台灣演藝事業欠缺專業的「藝人經紀制度」,能培養出唱作兼具,又具市場可看性的音樂天才,機會渺茫,若全力培植教育,演藝人員的失業現象會更嚴重。【創作失去多元融合的機會】「如果以商業來思考,教育當然為時已晚,但不進行,台灣音樂也會失去多元化的可能。」華納唱片製作人王美蓮認為,設立教育或認證制度有好有壞,但若沒有這些制度,反而會阻止想學音樂的下一代,了解到更多國外流行音樂的文化;教育不但能引進不同的流行音樂潮流,且獨立創作的音樂人也能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創作空間也將會更有能量,進行多元化的融合。【音樂人真正的需要】「音樂人真正需要的是舞台!」王美蓮說,對音樂有熱忱的年輕人一直以來只能藉由比賽或音樂祭,讓自己展露頭角,因為國內表演舞台不只缺乏,還有南北落差的問題。甚至輔導音樂人前往國際舞台的政策,長期以來只有少數幾個具有「企劃能力」的樂團受惠,因此,不管產學合作的教育制度能否推動成功,教育做得再好,認證做足了準備,仍是於事無補。【教育旨在培養人才】「教育不是培養『天才』,而是『人才』,現在不做,以後絕對會後悔,台灣音樂很豐富但就是沒有『根』!」台師大亞洲流行音樂辦公室執行長李和莆認為,流行音樂產業幕前、幕後的人才長期以來都是「師徒制」下的產物,文化部將推動的音樂技能認證制度或是教育界要推動的流行音樂產學課程,目的都是為了「傳承」。李和莆說,音樂人害怕失去市場優勢、舞台與補助,就更應該投入人才開發,從中尋找契機,「因為各行各業都有天才,但不見得有人才,」投入演藝事業不是每個人都能當明星,但各司其職下,反而可讓產業人才更具規模性。李和莆認為,台灣音樂人之所以缺乏舞台,就是沒有一套職業技能標準,來承認舞台技術的行業,師徒制的結果,就是舞台音響公司自成一體,分散成細小的公司,當然在做舞台音響工程時,就會產生人才不足與專業度受質疑的情形,因此,不論是音樂教育或技術認證等制度,都是在扎根台灣音樂產業。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流行音樂衰退-產學教育分歧-085734632.html
-
學外語 英語學習資源千萬別學英語 mp3 唱歌學英語英文家教網外籍老師 英文一對一家教新竹 英文 一對一 雅思英文全民英檢中高級考試時間 英檢中級報名國小伴讀 補習英文怎麼說英語自學網站 基本會話 英文30個免費學英文網站 高雄英文補習班商用英文寫作班 myu 家教免費學英文會話 英語補習班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